美國加征關稅并不能減少對中國石墨負極的依賴
應西方石墨生產(chǎn)商聯(lián)盟請求,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宣布對中國進口負極石墨征收 93.5% 的臨時反傾銷稅。新稅將疊加現(xiàn)行稅率,使實際關稅升至約 160%。
歐美主要負極材料生產(chǎn)商包括 Syrah Technologies(路易斯安那州)、Novonix(田納西州)、Epsilon Advanced Materials(北卡羅來納州)、Anovion(紐約州)和 SKI US(佐治亞州)等。
消息一出,西方石墨板塊集體飆升:澳大利亞上市的全球最大非中國石墨礦商 Syrah Resources 漲 22%;加拿大 Nouveau Monde Graphite 漲 26%;澳美雙重上市的 Novonix 漲 15%;韓國 Posco Future M 漲 20%。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歡迎這一決定。
在內華達州超級工廠與松下聯(lián)合生產(chǎn)電池的特斯拉公開反對石墨關稅,指出美國工業(yè)“尚不成熟,無法滿足汽車制造商對質量和數(shù)量的要求”,短期內仍嚴重依賴中國石墨。
美國 Falcon Energy Materials 首席執(zhí)行官 Matthieu Bos 表示,即便加征關稅,西方石墨廠商仍難以在不借助中國技術和經(jīng)驗的前提下實現(xiàn)低成本、高質量的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。“股價上漲讓大家開香檳慶祝,但在資本市場掘金永遠比建廠容易。”
與多數(shù)電池材料一樣,石墨負極被視為西方最難“去中國化”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高品質、低成本的中國石墨負極幾乎壟斷全球供應。
彭博新能源財經(jīng)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美國年進口近 18 萬噸石墨,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中國。SNE Research 統(tǒng)計,2025 年前五個月,中國企業(yè)在全球負極材料市場占比達 95%,韓國(浦項制鐵、大洲電子等)占 2.7%,日本企業(yè)占 2%。
中國已對石墨出口設置限制,繁瑣的出口流程已使部分中國廠商減少負極石墨外銷。上周,北京又出臺針對高端磷酸鐵鋰電池生產(chǎn)技術的新出口管制。
CRU Group 電池材料主管 Sam Adham 指出,160% 的關稅相當于普通動力電池每千瓦時增加 7 美元成本:60 kWh 電池貴 420 美元,100 kWh 電池貴 700 美元。Adham 表示,關稅將“重創(chuàng)電池制造商”,其金額約為《通脹削減法案》(IRA)電池制造稅收抵免的五分之一,“基本抹掉韓國電池廠一兩個季度的利潤”。
由于非中國負極供應商稀缺,在美建廠的日韓電池企業(yè)以及為特斯拉、通用、福特供貨的電池廠商,很可能把新增進口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。